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7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29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6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408篇
理论方法论   237篇
综合类   2727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依据新修订的《公司法》,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不太规范,有的甚至存在着重大缺陷,已经影响到整个中小企业公司的运作。借鉴国际经验,中小企业公司应主动从治理结构现状与问题出发,采取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有效措施,包括: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调整充实高级管理人员,落实管理责任;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制衡作用;确认公司中小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992.
教育扶贫的作用机制是指教育扶贫作为制度规范或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或结构对相关客体(贫困群体、贫困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互动关系。教育扶贫在逻辑趋向上是在其理论愿景和现实图景映射下政策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亦是围绕“教育属性”和“贫困属性”两条主线形成教育扶贫切实可行的逻辑合力。教育扶贫作用机制的发挥需以聚合地方性和全球性力量为核心载体,以重塑“知识资本”为预设目标,以注重“文化自觉”为指引方向,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扶贫需要从优化战略定位、识别扶贫对象、保障资本投入、提升文化能力和助力全球减贫五个维度构建教育扶贫作用机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93.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合法性获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组织作为政府重要的伙伴是参与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新进入乡村的社会组织要嵌入地方权力与社会结构并有效发挥影响需要获得合法性认同。从合法性视角出发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进行细致考察,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合法性挑战主要有规制合法性、认知合法性、规范合法性,[JP2]以认知合法性获取最为重要也难度最大。社会组织需要综合采取适应型策略、选择型策略、操控型策略来获取合法性认同,未来合法性获取仍面临制度和能力挑战。因此,政府要从主体价值认可的角度给予社会组织合法性获取更多的支持,社会组织则要将合法性获取策略和治理行动策略有机结合,重塑行动路径。[JP]  相似文献   
994.
乡贤治村,既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时期乡村治理历史演进的缩影,又在现代乡村治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现阶段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和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对新乡贤与传统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多维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在治村的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治村背景方面,传统乡贤以“双轨政治”为时代背景,而“协同共治”是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突出特点;在择取条件方面,传统乡贤功名与贤德共重,现代社会的新乡贤则弱化功名,更加注重贤德以及治村能力;在组织基础方面,传统乡贤主要依靠传统乡村社会中自发形成的自治组织进行乡村治理,新乡贤则主要通过乡贤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等参事议事机构参与乡村治理;在角色定位方面,传统乡贤是封建社会乡村治理的“主导者”,新乡贤则是现代社会乡村治理的“协同者”;在治村功能方面,传统乡贤衔接国家与乡村社会,并争取乡村社会处于无讼状态,新乡贤则以引领乡风文明作为首要功能;在治村方式方面,传统乡贤以礼治为本,形成“礼治秩序”,新乡贤坚持德治为先,并积极嵌入村民自治和乡村法治。因此,新乡贤对比传统乡贤在多个结构要素上发生了质的变化,绝不是传统乡贤的现代回归。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新乡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治理有效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95.
ABSTRACT

China’s dramatic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incided with changes in state-family relationship, has resul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children at risk of care.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child welfare has been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nd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has substantially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 establishing a moderately universal system. In this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welfare and social work has shown a mutually reinforcing trend. This includes the professionalisation of child welfare service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child welfare worker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child welfare policies. The governance of child welfare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national social governance. Its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be oriented towards a developmental and holistic approach of governance, and social work a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actor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romoting good governance of child welfare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996.
李清芳 《唐都学刊》2007,23(1):65-68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是党的整体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强弱,直接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不断地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97.
颜燕华 《社会》2005,40(5):112-136
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对于地方的产业治理,学者普遍关注政府的行为动机及其后果,未能充分揭示政府产业政策内容的逻辑与农民具体生产实践之间的张力。基于对安溪铁观音的个案考察,本文指出,地方政府以“正宗性”作为茶业发展的抓手,实际上是将传统的生产方式改造成更加单一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化生产。这种生产逻辑与茶农基于生产技艺、农时安排以及社会关系状况的灵活性产销存在根本的张力。通过对具体的茶业政策和农民生产实践的考察,本文刻画了这种张力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及其不同后果,并着重指出,相比于地方政府诉诸正宗性的产业治理逻辑,农户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的产销逻辑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98.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globalisation on the changing role of citizenship as a state-centred mechanism of societal integration. As more diverse forms of society emerg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national citizenship came under assault by identity-based social groups from within. They function as integrative mechanisms for those members of society who diverge from the majority position and are committed to replace the nation-state as the dominant integrative device. From without, vast movements of peoples across borders in search of jobs and refuge constitute an even more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notion of citizenship. With reference to the current EU debates about immigration and the idea of a UN Global Comp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principles of societal integration that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 of n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volve a governance paradigm built on civil society and voluntary action.  相似文献   
999.
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指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功能及其有效性问题。考量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至少应着眼于四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执政党所执掌政权的合法性与支持度;二是执政党执政之法律与制度的稳定性与有效性;三是治理社会的高效率与低成本;四是社会秩序与风尚的维系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王宁  韦清琦 《河北学刊》2003,23(4):183-188
随着全球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多维取向 ,随着最近突然在中国以及全世界爆发的“非典型肺炎”的冲击以及伴随而来的全球治理的日渐雏形 ,笔者经过周密的考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由于大批移民在世界各地定居 ,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也伴随着他们的流动而流动 ,作为其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就是各种疾病的广为流传。“非典”就是这多种疾病中最具有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之一。可以说 ,“非典”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敌人。对付这一共同的敌人 ,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全球性的防御和治理。将“非典”写作及其批判纳入全球化的视野进行反思 ,使我们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它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运作过程 ,与自然迥然对立 ,但它也可以对一些人类难以克服的自然灾害实行全球性的围剿和治理。因此 ,研究全球化与生态的平衡应是全方位研究全球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